如果在懷孕前糖代謝正?;蛴袧撛谔悄土繙p退,妊娠期才出現糖尿病,稱為妊娠期糖尿病。懷孕期間空腹血糖應該控制在3.3到5.6mmol/L,餐前30分鐘應控制在3.3到5.8mmol/L,餐后兩小時是4.4到6.7mmol/L,夜間4.4到6.7mmol/L。妊娠合并糖尿病,有巨大兒,胎盤功能不良,胎位異常等都應該進行剖宮產手術。
妊娠期血糖控制標準
概述:
對癥用藥建議:
患有妊娠期糖尿病應該從飲食得到控制。對于飲食治療不能控制的糖尿病,胰島素是主要的治療藥物。懷孕期間應該定期檢測血糖的情況,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根據自身的身體情況,可以進行適當的瑜伽以及游泳的練習。多注意胎兒的發育以及成熟度。
飲食注意:
懷孕期間應該定期去醫院進行復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質及維生素多的食物。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過度的勞累以及熬夜,注意保暖,避免著涼,避免吸煙飲酒,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定期進行產檢,密切關注寶寶情況。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為你推薦
-
妊娠期血糖控制標準首先我們要強調的是妊娠期的血糖控制,是比平常人要嚴格的,按照我們2017年中國二型糖尿病控制指南當中寫的,普通的人空腹血糖,糖尿病患者控制在4到7就可以了,餐后血糖在10以下。我們來就診的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我們就會跟她講,我們的嚴格標準是比它低多了,空腹血糖要在5.1以下,我們還要加測一個點,就是餐后一小時是要在7.8以下,餐后兩個小時要在6.7以下。通常我們碰到患者說,這個值很低,很難控制,就是說明什么,我們要嚴格防控高血糖,給胎兒和母體帶來的不良的結局的影響,那要引起重視。01:13
-
妊娠期高血壓怎么控制妊娠期高血壓我們在臨床,妊娠期控制的時候,我們可能需要這樣的幾個方面。第一個,就是基礎的生活的護理,第二個,就是我們的臨床醫學的治療,基礎的生活護理。我們包括這樣的幾個方面,第一,很好的一個生活習慣,包括作息時間,包括營養的一個全面的均衡,包括心理的建設,積極樂觀的心理素質,醫學治療。我們有個大的原則叫解痙降壓,適時終止妊娠,有一個很好的解痙藥物,有一個有效的降壓藥物,在這個基礎上有一個科學的,在保證母兒安全的,利益最大化的情況下,選擇一個適當的,合理的終止妊娠的時機,和分娩方式。01:10
-
妊娠期血糖控制標準懷孕期間血糖要控制比較嚴格,這種情況,通??崭寡且刂圃?.1以下,餐后兩個小時血糖要控制在7.8以內,這樣才會避免對胎兒造成一定影響,飲食上一定要注意,盡量不要吃甜食物,多吃粗糧,少喝湯,多喝水,同時配合適當活動鍛煉,幫助降低血糖。如果用這些方法仍然沒有到良好控制,就需要應用胰島素來進行調理。語音時長 1:22”
-
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標準妊娠期發現血糖高,診斷妊娠期糖尿病的時候要把血糖控制在比較嚴格的范圍內,血糖控制目標比正常人的血糖控制目標要更嚴格。現在一般要求餐前血糖在3.3-5.3mmol/l,餐后一小時的血糖要小于7.8mmol/l,兩小時血糖小于6.7mmol/l,糖化血紅蛋白要控制在6%以上,而且要盡量避免低血糖的發生,然后密切的監測血糖,把血糖控制好。語音時長 01:13”
-
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的標準是怎樣的病情分析:妊娠期糖尿病,空腹血糖應控制在5.3mmol/L以下,餐后一小時的血糖應控制在7.8mmol/L以下,餐后兩小時的血糖應控制在6.7mmol/L以下。如患者無羊水多、胎兒偏大等并發癥的情況下,餐后兩小時的血糖可控制在8mmol/L以下。意見建議:妊娠糖尿病患者,可通過調節飲食與增加運動的方式,進行血糖控制。如無法控制,則需加用胰島素治療。不要吃含糖量高的食物,會導致高血糖、加重糖尿病或產生“大胎兒”。
-
妊娠期糖尿病如何控制血糖病情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控制血糖,首先要從飲食出發,做到合理飲食,使攝入的膳食能滿足妊娠期母體和胎兒發育所需要的營養,就能合理控制血糖水平。同時還要及時監測血糖變化,避免血糖波動過大,出現問題及時就醫;適當對孕婦進行心理疏導,以免產生緊張,焦慮,恐懼,不安等負面情緒,承受過大的心理壓力。意見建議:在妊娠期糖尿病確診之后,除日常的護理之外,還要進行血糖監測,一面了解血糖的情況。另一方面及時向醫生報告血糖水平,以便醫生能夠評估治療的程度,及時調整方案。
-
妊娠期高血壓怎么控制妊娠期高血壓可以采用飲食療法及藥物療法來進行控制,在藥物方面可以服用降血壓的藥物來控制血壓;飲食上不要吃太多脂肪含量過高的食物。在治療期間,孕婦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也不要讓自己的情緒頻繁處于激動的狀態,這些都是不利于病情治療的。
-
妊娠期空腹血糖6.5算不算高 怎么控制妊娠期空腹血糖6.5mmol/l算高。可以通過調整飲食、合理運動、藥物治療等方式進行控制。1、調整飲食:如果孕婦在妊娠期空腹血糖較高,可以先調整飲食。應注意確保攝入足夠的優質蛋白質,比如牛奶、豆類、雞蛋等,要多吃蔬菜水果,保證維生素充足。同時適當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少吃多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