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母乳喂養到寶寶六個月是對寶寶最好的營養,但是當寶寶遭遇母乳性黃疸。那么,母乳性黃疸還能吃母乳嗎?
孩子得了母乳性黃疸可以繼續喂母乳,而且盡量早開奶還可以預防早期的母乳喂養不足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分為兩種。一種是早期的母乳黃疸,又稱為母乳喂養不足性黃疸,通常發生在出生后一周左右的時間。造成這種黃疸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新生兒在出生早期母乳攝入不足,常見于母親缺乏母乳喂養的知識或者一些母親乳頭有問題、乳汁分泌不足等情況。由于新生兒母乳攝入不足,導致腸蠕動減少,胎便排出延遲,膽紅素排泄過少,造成高膽紅素血癥。因此,預防早期的母乳喂養不足性黃疸,需要盡量早開奶,媽媽勤喂寶寶。膽紅素是通過寶寶的大便和小便中排出的。因此我們鼓勵媽媽在新生兒出生的第一個月,每天大概要喂10—12次左右,要讓寶寶多吃、多排泄,才能夠減少體內的膽紅素,減少新生兒黃疸。另外一種母乳性黃疸是晚期的母乳性黃疸,也是真正意義上的母乳性黃疸,這種黃疸多發生于初生一周以后的新生兒。造成這種黃疸的原因可能與母乳中某些成分、腸道菌群和遺傳因素有關,母乳性黃疸的主要特點是黃疸消退延遲,最晚可以延遲到寶寶出生后8-12周。晚期的母乳性黃疸的寶寶也是可以繼續接受母乳喂養的。十幾年前,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如果是母乳性黃疸的情況,可以暫停母乳三天。暫停母乳三天的主要目的是診斷寶寶到底是不是母乳性黃疸。但后期發現暫停母乳三天的效果并不好。第一,由于母乳成分導致的母乳性黃疸出現的時間比較晚,孩子已經吃了一段時間的母乳,有的孩子甚至已經吃了20-30天的母乳,這時如果將喂母乳突然改成配方奶喂養,一些寶寶會較難適應。他可能在這三天內都不喜歡吃配方奶,如果寶寶吃的量很少,他排出的大便和小便都會減少,膽紅素排出就更少,所以有時往往停母乳三天膽紅素不但不會降下來,反而會升上去。還有一個原因,一些寶寶可能因患有一些疾病導致黃疸消褪的時間延遲。如果在此時暫停母乳三天,可能膽紅素會暫時下降,讓人誤以為這是母乳性黃疸,而不再追究引起黃疸消退延遲的其他原因,隱藏了隱患,耽誤疾病的治療。第三個原因是假如為了治療母乳性黃疸暫停了母乳,給寶寶吃配方奶,那可能等到了膽紅素退卻之后寶寶恢復母乳喂養,寶寶的黃疸水平會再次上升,媽媽以為母乳出現了問題就不想再喂母乳了,那母乳喂養就無法再進行下去,不利于寶寶的生長發育。因此,我們目前不推薦暫停母乳三天的這個辦法來診斷母乳性黃疸,更不能用停母乳三天來治療母乳性黃疸,媽媽們還是可以繼續母乳喂養寶寶的。
母乳性黃疸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隨著寶寶日齡的增加黃疸就會自行消退。如果膽紅素〉20mg/dl可以接受短時間的光療,光療期間仍然可以母乳喂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