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心內膜炎可能是細菌直接感染、器質性心臟病等引起的。
1、細菌直接感染:
如果患者的身體免疫力低下或者皮膚以及黏膜出現了損傷,可能會導致細菌侵入人體,如果細菌侵入了血液就可能會引發敗血癥、菌血癥或者膿毒血癥,甚至會侵襲心內膜,對心臟瓣膜以及心室壁內膜造成感染,使患者出現細菌性心內膜炎。
2、器質性心臟病:
如果患者本身患有器質性心臟病,比如二尖瓣脫垂、先天性心臟病、主動脈瓣退行性變等,會出現細菌容易附著或者繁殖的現象,也會引發感染的情況,嚴重時會出現心內膜炎,引起發熱、畏寒、食欲減退、身體乏力以及出汗等癥狀,還會引起心臟雜音,病情嚴重時甚至會出現血管栓塞以及血管損害。
患有細菌性心內膜炎的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靜脈補液治療,常用的藥物有注射用青霉素鈉、注射用頭孢曲松鈉、注射用阿莫西林鈉等,能夠起到抗感染的作用,如果患者的病情特別嚴重,也可以遵醫囑做心臟瓣膜替換術、心臟瓣膜修復術等手術方法治療,能夠改善細菌性心內膜炎引起的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