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需要抗凝治療,因為房顫時心房喪失了收縮功能,正常血液流速降低,尤其是左心耳處流速降低,血液在左心耳瘀滯形成血栓,血栓脫落之后可以隨著血液流到全身各個地方,從而導致中風、周圍血管栓塞,甚至導致截肢這種可能性,所以對于房顫的患者來說是需要抗凝治療的。
目前臨床上應用血栓栓塞風險的評分和出血風險的評分對房顫患者進行評估,來評估患者發生血栓形成的風險和出血的風險,根據這種評分來選擇合適的抗凝治療。對于房顫患者常用的抗凝藥物就是華法林和新型的口服抗凝藥物,華法林是維生素K的拮抗劑,是傳統抗凝藥物,目前起始劑量是從每天3毫克開始,初始劑量治療期間INR不達標的時候,可以按照0.5到1毫克每天的幅度逐漸遞增,并連續三天監測國際標準化比值,直至達到目標值,對于特殊人群應當從更低劑量的藥物開始用藥。
新型口服抗凝藥物是近些年來出現的一種新型抗凝藥物,主要包括達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出血的風險低于華法林,而且不需要反復監測INR。
以上方案僅供參考,具體使用情況請按藥品說明或到正規醫院按醫囑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