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有家族遺傳傾向,發病年齡2-18歲,多在4-12歲起病,至青春期后逐漸減少。癥狀呈波動性,病程較長,多為慢性病程,至少持續1年。多發性抽動是早期主要癥狀,一般首發于面部,逐漸向上肢、軀干或下肢發展,表現為眼肌、面肌、頸肌和上肢肌反復迅速的不規則抽動,如眨眼、撅嘴、皺眉、聳肩等癥狀,加重時可出現肢體和軀干爆發性不自主運動。
發聲痙攣是本病另一特征,部分患兒因喉部肌肉抽搐發出重復爆發性無意義的單調異常喉音,如吼叫聲、犬吠聲等。另外一部分患兒可出現輕中度行為紊亂,表現為煩躁不安、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差、多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