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以及物理治療。
對有明顯心理社會因素作用的輕度抑郁發作患者,尤其是拒絕藥物治療的患者,可以首選心理治療,常用的心理治療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人際治療、婚姻和家庭治療,精神動力學治療,其中認知行為治療對抑郁發作的療效已經得到公認。
而對于中重度抑郁發作的患者,建議采用心理治療合并藥物治療的方案,目前臨床上一線的抗抑郁藥物主要包括選擇性五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如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蘭,艾司西酞普蘭,五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如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去甲腎上腺素和特異性五羥色胺能抗抑郁藥,如米氮平等,傳統的三環類、四環類抗抑郁藥和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由于不良反應較大,應用明顯減少,藥物使用的原則是盡可能單一用藥劑量逐步遞增,盡可能采用最小有效量,使不良反應減至最少,以提高服藥依從性,足量足療程治療最終達到臨床治愈的目標。
對于輕中度抑郁患者,還可以使用rtms,而對于伴有消極行為或者拒食拒水行為等的重度抑郁發作的患者,可以考慮MECT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