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息肉是肛腸科的常見疾病之一,是一個良性的病變,多數起源于黏膜層或黏膜肌層的一種慢性炎性增生性的改變,一般三到五年或者十多年才有可能發生惡變。
而體積相對較小的直腸腺息肉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或僅表現出大便習慣的改變,如腹瀉或便秘,或兩者交替,以及黏液便等癥狀。隨著疾病的發展,直腸息肉的體積逐漸增大,表現為排便時的腫塊脫垂和息肉表面的糜爛、潰瘍引起的出血。一旦出現上述癥狀,應高度懷疑直腸息肉癌變的可能性。
日常一些患者如果經常便秘或者經常的吃一些刺激的食物,或者飲食不規律,以及經常的休息不好、壓力、多慮等情況容易加重息肉惡變加快可能的。所以發現息肉之后建議盡早的腸鏡下息肉切除。
直腸癌不是一個常見疾病,直腸息肉和直腸癌有很大的關系,但并沒有必然的聯系。直腸息肉可以分為四類,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絨毛膜性息肉。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癌變率很低,腺瘤性和絨毛膜狀息肉癌變率很高,但是沒有具體的時間,息肉受到的刺激是不一樣的,惡變時間也不一樣,有的可能幾個月就會惡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