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瘡一般分為四期
第一期,淤血紅潤期,此階段局部皮膚還比較完整,沒有破損的情況,一般表現為局部皮膚紅腫、疼痛等癥狀,此階段的護理應該以減少局部皮膚壓迫為主,要多幫助病人進行翻身,此外還可以給患者做局部按摩,促進血液循環。
第二期,炎性浸潤期,此階段患者局部皮膚可能會出現大小水皰,此階段的護理要以保護皮膚、避免感染為主,未破的小水皰應該用紗布進行包扎,大水皰應該用無菌注射器抽出水皰內液體,然后涂抹消毒的藥物,如碘伏、紅霉素軟膏等。
第三期,淺度潰瘍期,此階段患者皮膚會形成比較淺的潰瘍,局部皮膚有壞死、缺損的現象,此階段應該加強創面的清潔,可以用生理鹽水,雙氧水等溶液沖洗創面,為防止傷口感染,還可以服用羅紅霉素片,康復新液等藥物。
第四期,壞死潰瘍期,此階段皮膚潰瘍嚴重,皮膚組織潰爛可能已經達到筋膜,甚至骨頭處,此時單純的護理已經不能起作用,要通過手術把潰爛的局部切除掉,在局部創面修復后可能還要進行植皮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