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有房顫,是不影響壽命的,我們一般房顫的治療原則是控制心室律,轉復后維持竇性心律,預防血栓栓塞,如果注意到這幾點,一般對生命是沒有任何危險的。
首先控制心室率,一般慢性房顫,將心室率控制在60至70次每分,輕微活動不超過90次每分,一般控制心室率的藥物,有β受體阻斷劑,如倍他洛克;非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如維拉帕米;如房顫并發心功能不全,可以選用洋地黃類的藥物,如地高辛。
二,轉復后維持竇性心律,對于陣發性房顫反復發作者可使用抗心律失常的藥物,如胺碘酮或心律平,胺碘酮效果是最好的,但長期使用有明顯的毒副作用,如甲狀腺損害。
三,射頻消融,對于陣發性房顫,射頻消融成功率達70%至90%,慢性房顫的成功率達60%至70%,
四,防止血栓栓塞,一般慢性房顫,復律前需要口服三周的抗凝藥物,復律后需要口服四周抗凝藥物,常用的抗凝藥物有華法林,華法林需要監測凝血功能,將國際標準化比值維持到2到3,利伐沙班和達比加群,就不需要監測凝血功能,我們房顫抗凝是根據危險評分,如果是在零分,一分是不需要抗凝的,需要口服抗血小板的藥物,大于兩分,需要服用抗凝藥物。一般我們怎么來評分?有心衰病史一分,有高血壓病史一分,年齡大于等于75歲兩分,65歲到74歲一分,糖尿病史一分,有腦卒中病史兩分,女性一分,血管疾病病史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