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人為什么會做夢、做惡夢,目前機制還不明確,兒童時期做噩夢的頻率比較高,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減少,成人做噩夢的頻率大約是1%左右。夢經常出現在快眼動睡眠時期,在這個時期肌張力下降,外部信息傳入減少,機體處于刺激減少的狀態,另外大腦皮層活動水平和覺醒的時候相接近,這種狀態下會刺激引發對過去的回憶、不知不覺會出現新鮮、具體、邏輯性的思維現象,被認為是做夢。
有一些藥能夠增加噩夢的頻率,像催眠藥、抗帕金森藥、降血壓藥物、抗抑郁藥物,如果出現噩夢現象需要調整藥物治療;另外創傷后應激障礙也會頻繁地做夢。如果做噩夢的頻率比較高,可以用具有抑制快眼動睡眠的藥,像丙咪嗪、氯丙咪嗪這類三環類的抗抑郁藥治療,改善這些噩夢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