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面癱的患者,采用中醫針灸的方法進行治療,要根據疾病的分期不同選用不同的穴位。在疾病的急性期,一般采用雙側的足三里,合谷,太沖,頰車,承漿,四白,風池,地倉等穴位進行針刺療法,在急性期過后可以加用以下的穴位,如陽白,翳風,地倉,頰車,水溝,攢竹等穴位。
針刺的方法主要是選用1-1.5寸的不銹鋼毫針,常規消毒后,淺刺面部的穴位深度為1-2寸,保持手法的輕柔,不需要捻轉,一般得氣后留針30分鐘,每天進行1次針灸,10天為1個療程。
對于面癱的患者,采用中醫針灸的方法進行治療,要根據疾病的分期不同選用不同的穴位。在疾病的急性期,一般采用雙側的足三里,合谷,太沖,頰車,承漿,四白,風池,地倉等穴位進行針刺療法,在急性期過后可以加用以下的穴位,如陽白,翳風,地倉,頰車,水溝,攢竹等穴位。
針刺的方法主要是選用1-1.5寸的不銹鋼毫針,常規消毒后,淺刺面部的穴位深度為1-2寸,保持手法的輕柔,不需要捻轉,一般得氣后留針30分鐘,每天進行1次針灸,10天為1個療程。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健康自測大全 健康早知道
專業醫學量表 專業醫學團隊
掃碼關注完成健康自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