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痛經的外敷中藥有很多,常用的有云南白藥膏以及吳茱萸熱奄包。痛經主要分為氣滯血瘀型和寒凝血瘀型。
氣滯血瘀型,主要表現為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乳房脹痛,經行不暢,經色紫黯,有血塊,可伴有抑郁或易怒等情緒癥狀。敷藥時可選用云南白藥膏,痛經時取適當的云南白藥粉劑,用白酒調為糊狀,填在肚臍處,再用紗布包扎固定,在紗布上,放上熱水袋,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鐘,每日1換,連續3-5天。
寒凝血瘀型,主要表現在月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遇熱則緩,月經顏色暗,或夾有血塊,身體怕冷,服藥時可選用吳茱萸熱奄包,將吳茱萸研末,痛經發作時取藥末30克與適量凡士林一同放入微波爐中加熱,待凡士林融化后將兩者攪拌均勻,然后取兩塊大小的紗布,將均勻地吳茱萸、凡士林夾于兩塊紗布之間做成夾心面包狀,紗布外可以保鮮膜包裝,做成吳茱萸熱奄包,待吳茱萸熱奄包溫度適宜后放在小腹部最疼痛處,效果尤佳,敷藥時間以疼痛有所緩解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