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一份口腔潰瘍的病理標本,首先要核對信息,再將標本從固定液里取出來,將標本擦干,并對標本的4周切緣及基底切緣進行涂墨標記,等墨干了之后再進行取材,大體上要觀察潰瘍的大小,深度以及潰瘍的邊緣是規(guī)則的還是不規(guī)則的,顏色。
觀察完之后,再切開潰瘍,因為肉眼無法確定病變是良性還是惡性,所以要對標本的4周切緣以及基底切緣取材,切開的時候要觀察切面的情況以及病變的質地,取材后的組織經過脫水、包埋、切片、染色等一系列操作做成病理學切片,病理醫(yī)生在顯微鏡下觀察病變的類型,是炎性引起的潰瘍還是腫瘤性的潰瘍。如果是腫瘤性病變還要觀察切緣有沒有腫瘤,如果沒有切干凈還要進行擴大切除,進行后續(xù)的隨診等處理,如果是良性潰瘍就需要抗炎等治療。所以患者拿到病理報告后,一定要及時給醫(yī)生看,以便于確定下一步的治療或者處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