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底靜脈曲張是急性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統常見的并發癥,其中肝硬化失代償期導致的食管和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最為棘手,嚴重時危及生命,因此準確的診斷和對治療效果的判斷至關重要。
患者門脈壓力增高引起食管和胃底靜脈曲張,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是門脈高壓引起的并發癥,導致門脈壓力增高的疾病主要有兩大類,肝內和肝外疾病兩種。在成人病毒性肝炎性肝硬化是引起門脈高壓的首要因素,而兒童則相反,許多文獻報道門靜脈的阻塞是造成兒童門脈高壓的主要的表現。
肝硬化胃底靜脈曲張的主要臨床表現主要是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首先,是嘔血,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時約有半數的患者可出現嘔血,常為鮮紅色,也有暗紅色,嘔血之后可以上腹飽脹感,惡心加重等先兆癥狀。二,是黑便,部分患者可僅有黑便,臨床上常稱之為柏油樣便。三,心悸,大量出血導致血容量嚴重不足時可出現心悸。再就是頭暈,黑蒙和暈厥,當血壓下降,甚至休克時大腦大腦供血不足所致,還有皮膚濕冷,血壓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