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縫合材料分為可吸收和不可吸收兩大類。在骨科手術切口除了肌腱、韌帶的修復應選擇惰性很強的不可吸收材料外,基本推薦選擇含抗菌劑的可吸收縫線,以減少植入物(縫線)造成的感染和絲線造成的異物反應。選擇可吸收縫線必須了解最關鍵的兩個要素張力支撐時間和吸收時間。張力支撐時間是指可吸收縫線能維持將切口對合良好所需張力的時間;吸收時間是指可吸收縫線在體內人體組織完全降解吸收的時間。
選擇縫合材料的原則:
1、肌腱、韌帶等愈合較慢的組織應選擇組織反應小,惰性強的不可吸收線,如聚丙烯和聚酯材質的縫線,張力強且可長久。
2、對于愈合時間在2~6周內的切口組織應盡量選擇可吸收縫線,減少異物殘留引起感染的風險。
3、了解不同部位傷口組織愈合時間,可吸收線的張力支撐時間必須大于組織完全愈合的時間,如果考慮患者全身及局部有高風險因素,則要選擇張力支撐時間更長和含帶抗菌劑的可吸收線。
4、為了減少皮膚瘢痕形成,盡量選擇不穿透表皮的方式和材料縫合切口,情況允許時行皮內連續縫合。
5、縫合材料現在大多都自帶縫針,在不破壞強度、鋒利程度的情況下盡可能選擇細的針形也符合微創理念,在手術過程中鋼性性足以抵抗彎曲,而韌性足以抵抗斷裂,針形要考慮弦長和弧度,根據部位深淺和組織厚度選擇不同針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