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和一些病人的家屬,由于不懂的有關精神疾病的一些知識,一方面認為得了精神病就很難治好,于是表現為灰心喪氣,不能配合醫務人員的治療,甚至背上思想的包袱,絕望自殺,因此放棄對精神病人的治療和護理。另一方面,有些病人對精神病的治療盲目樂觀,一旦病情得到了緩解,便以為萬事大吉了,可以不堅持服用藥物,造成疾病的復發和不愈。
關于精神疾病能否治好的問題,不可一概而論,因為精神疾病的類型有很多,不同的類型疾病的病因,病程和預后也是不同。從治療效果來看有三種結果,一種是療效好,預后也好,這種病人像反應性精神病,經過治療可治愈,預后也比較好。第二種是療效不明顯,但預后就好,比如神經疾病,如強迫癥、焦慮癥、情感性疾病等,盡管這類精神疾病治療效果不是很好,有時候還會反復發作,但是預后一般是比較好。另一種,就是療效不好,預后也不好,像精神分裂癥、腦器質性精神病、老年癡呆,這類精神病人病程比較長,而造成病人的精神衰退等,不可逆轉的變化,要想徹底治愈是比較困難。
所以說,應該對于不同的精神疾病,有不同的認識,采取的治療措施也是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