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性心肌梗死發病開始的24小時內,患者有很高的原發性心室顫動的發生率。過去認為急性心肌梗死發生室性期前收縮是出現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先兆,特別是在出現以下情況時:
頻發室性期前收縮(每分鐘超過五次)、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縮、成對或連續出現的室性期前收縮、室性期前收縮落在前心搏的t波上。
過去曾提出,所有患者均應預防應用抗心律失常藥,首選藥物為靜脈注射利多卡因。近年研究發現,原發性室顫與室性期前收縮的發生并沒有必然的聯系。自從開展冠心病加強監護病房處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后,尤其是近年來成功開展溶栓或直接經皮介入干預,早期開通梗死相關血管的實現使原發性心室顫動發生率大大下降。
目前不主張預防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若急性心肌梗死發生竇性心動過速或室性期前收縮,應早期應用β受體拮抗劑,可能減少心室顫動的危險。急性肺水腫或嚴重心力衰竭并發室性期前收縮,治療應針對改善血液動力學障礙,同時注意有無洋地黃中毒或電解質紊亂(低鉀,低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