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氏口腔病,主要癥狀表現為口腔潰瘍,幾乎所有的白塞氏病患者都會出現復發性的口腔潰瘍,而且多數患者會以此為初發癥狀。病變常位于頰部黏膜、口唇、舌部、咽部和扁桃體,可表現為單發或者多發。呈圓形或卵圓形,有白色或乳白色假膜,中央為黃色基底,周圍可有一邊緣較清晰的紅暈,疼痛非常劇烈,導致進食困難。
潰瘍常于1到2周左右能自行愈合,除較深的舌部潰瘍外,很少會遺留有瘢痕,口腔黏膜的潰瘍直徑一般為2到3毫米左右,有的會以皰疹起病,約7到14天后自行消退,不留瘢痕。有的會以痛性紅色小節起病,繼而形成潰瘍,也有持續數周不愈合,最后遺留有瘢痕的,潰瘍可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