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引起頭暈主要見于椎動脈型頸椎病和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這是由于頸椎長期低頭伏案導致頸項部的肌肉及軟組織勞損,逐漸出現無菌性炎癥病灶,炎性滲出物中的鈣鹽逐漸沉積,就會形成頸椎的鈣化和增生。這些鈣化增生會對椎動脈和交感神經產生刺激,比如頸椎的骨椎關節以及椎動脈孔會對椎動脈造成擠壓。擠壓之后椎動脈受刺激出現血管痙攣,導致大腦供血急劇下降,就會引起人的頭暈癥狀。有的還會出現惡心嘔吐,這種情況的出現是由于大腦的供血急劇下降的原因。
還有一種情況叫做交感神經型頸椎病也會引起頭暈,這種頭暈比錐動脈的頭暈要輕一些,椎動脈型頸椎病的頭暈表現為天旋地轉,需要臥床,不能站立。而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引起的頭暈癥狀明顯輕,沒有這種天旋地轉的感覺。出現這種情況之后一般需要口服非甾體類消炎藥,比如尼美舒利,布洛芬等,可以有效的控制局部的炎癥。椎動脈型頸椎病還需要口服鹽酸氟桂利嗪等鈣離子拮抗劑來擴張血管,增加大腦供血,只要大腦供血得到改善之后就會有明顯的好轉。
這兩種頸椎病平時都應當注意不要低頭伏案時間過久,在坐位的時候盡量選擇有靠背的座椅,并且雙側肘關節有支撐,并且不能有猛烈轉頭的動作。平時要加強用暖水袋熱敷,每天熱敷3到5次每次20到3分鐘,這樣癥狀就會得到明顯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