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后縱韌帶骨化癥手術治療的基本原則是減壓、解除骨化后縱韌帶對脊髓及神經根的壓迫,以及重建頸椎生理曲度和椎間高度,為神經、脊髓功能恢復提供良好的生物力學環境。后縱韌帶骨化可以通過前路(椎體次全切除,融合)或者后路(椎板切除,融合或者椎板成形術)或者前后聯合入路等手術入路進行。
由于骨性致壓物位于椎管前方,因此前路手術具有可切除骨化物、減壓直接、療效確切的優點。但往往也會遇到難以徹底切除骨化物的情況,且術中損傷硬膜囊、脊髓導致術后腦脊液漏甚至神經癥狀加重等并發癥的風險也較高。后路椎管擴大椎板成形術,由于其在擴大椎管容積的同時,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頸椎后部結構,也能夠較好地維持頸椎穩定性,使患者能夠獲得相對良好的遠期療效。但由于前方的骨化物仍然存在并緩慢生長,理論上不排除復發加重的可能。
手術最佳入路的選擇取決于后縱韌帶骨化的范圍、頸椎矢狀位排列、椎管狹窄的程度和既往手術的病史,這需要有經驗的醫生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反復論證,才能最終確定手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