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萬物生長,老年人應晚睡早起。情緒上切忌急躁,鍛煉時以體膚微汗為宜,下練時間應該避開最高氣溫,選擇在清晨六到八時,或下午四到六時,鍛煉時間不宜過長,每次三十到四十分鐘。鍛煉后立即用溫水洗澡,浴后進行五到六分鐘自我按摩,達到消除疲勞的效果。
秋季秋高氣爽,風景宜人。我國傳統節日,如重陽節,不少老人喜歡登高望遠,這有著開闊視野、強身怡神、加強健腦和提高呼吸機能的作用。
秋天是鍛煉的好時節,但體質虛弱、病后初愈的老人,不宜做此類活動,如患有心血管病、頭暈、胸悶、心悸的老年人。
嚴寒的冬季,從暖室走到室外,機體常會出現寒戰,據測定,堅持冬練的老人遇到冷空氣后五分鐘左右皮膚溫度即可恢復正常,而無鍛煉習慣的老人需要十到十二分鐘,可見室外冬煉不適于所有老年人。但如果不注意冬煉的保健常識,就會產生室外鍛煉不適應或給機體帶來損傷。
因此,在室外鍛煉的老年人在鍛煉前要做好充分準備,使機體大腦皮層的興奮性提高到適應狀態,促進肌肉中毛細血管擴張,增加肌肉的血液供應,提高肌力、彈性和關節的靈活性,防止肌肉和韌帶損傷。鍛煉后要做好整理活動,使機體各系統由活動狀態逐漸轉入安靜狀態,達到消除疲勞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