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明確腦疝的定義,腦內任何部位占位性病發展到一定程度,均可導致顱內各分腔因壓力不均勻誘發腦疝。引起腦疝的常見病變有:一、損傷引起的各種顱內血腫,比如急性硬膜外血腫、硬膜下血腫、腦內血腫。
二、各種顱內腫瘤,特別是位于一側大腦半球的腫瘤和顱后窩腫瘤。
三、顱內膿腫。
四、顱內寄生蟲病以及其他慢性肉芽腫。
五、先天因素,比如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
它的發病機制主要是神經受壓或牽拉,腦干病變、血管病變、腦脊液循環障礙、疝出腦組織的變化。分為三類,主要是小腦幕切跡疝,枕骨大孔疝又稱小腦扁桃體疝,大腦鐮下疝又稱扣帶回疝。主要表現就是可以出現顱內壓增高的癥狀,劇烈頭痛、嘔吐、意識改變、瞳孔改變、運動障礙、生命體征的紊亂,比如說常見的腦血管病。
腦干血栓出現后腦干部位血管堵塞之后,引起缺氧缺血,導致腦干部位的供血沒有,可以出現這個小腦幕切跡疝,它主要表現為就是顱內壓增高,頻繁劇烈的頭痛、嘔吐、意識改變、瞳孔改變。而人的生命中樞體溫控制中樞都在腦干這個部位,這個部位缺血缺氧后神經就逐漸的壞死,沒有起到什么作用,所以說會出現中樞性高熱,體溫可達到41度以上,沒有什么有效的藥物治療。
如果突然壓迫到呼吸心跳中樞,人的呼吸可以突然停止,心跳可以停止,這就是表現的就是腦疝引起的多器官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