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上的治療心肌炎,以扶正固本為主,兼顧夾雜癥后,標本兼治,臨床上的五個癥候,如氣陰兩虛,治則是補氣養(yǎng)陰、養(yǎng)心安神。
方劑是可以用太子參、黃芪、麥冬、五味子、生地黃、黃精、丹參、當歸,大棗、炙甘草、白小麥。
對于陰虛火熱,需要滋陰降火、養(yǎng)心安神,可以用方劑有,生地玄參、五味子、麥冬,沙參、茯苓、遠志、酸棗仁、柏子仁、丹參,知母、青蒿、山萸肉。
對于心脾兩虛,需要補益心脾、調(diào)養(yǎng)心神,方子可以用黨參、黃芪、當歸、白芍、茯苓、麥冬、五味子,酸棗仁、龍眼肉、木香遠之、炙甘草、炒枳殼、延胡索、石菖蒲、桂枝。
對于痰濕內(nèi)阻的,治則是遇痰化濕,溫通心陽,方劑可以用瓜蔞、薤白、茯苓、半夏、陳皮、膽南星、石菖蒲,桂枝、炙甘草,丹參、降香、黃連、竹茹。
對于氣虛血瘀的抑氣通陽、活血化瘀為主,方劑是人參、黃芪、桂枝、當歸、赤芍、川穹、紅花、丹參、生地、郁金、降香、炙甘草、蒲黃和五靈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