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根據病因可以分為以下五類:
第一,腎小球源性的蛋白尿。這種情況最常見,濾液中以相對分子量較小的白蛋白為主,如果濾膜損害較重,則球蛋白及其他大分子的蛋白漏出也可以增多。
第二,腎小管性的蛋白尿。在正常情況下,經腎小球濾出的中小分子的蛋白質幾乎被腎小管完全吸收,腎小管疾病時蛋白質重吸收障礙,小分子的蛋白質可以從尿中排出。由于血液中小分子的蛋白濃度很低,因此此類患者尿蛋白總量一般不超過兩克,腎小管性的蛋白尿也可以有白蛋白存在。
第三,易出現的蛋白尿。在某些疾病時血中小分子蛋白濃度增加,比如本周蛋白、血紅蛋白、肌紅蛋白等,如果濾液中濃度超過腎吸收的閾值,可以從尿中排出,見于骨髓瘤、血管內溶血等。
第四,分泌性的蛋白尿。血中IgA排泄增多見于腎小管間質疾病,髓袢升支后段受炎癥的藥物刺激時分泌黏蛋白增多。
第五,組織性蛋白尿。組織遭受破壞后可以釋出胞質中各種酶及蛋白質。如果相對分子量較小,腎小球濾液中濃度超過腎小管吸收閾值,則可從尿中排出,該蛋白也可直接從腎小管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