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久漸虛,脾病損腎,則見脾腎陽虛。腎陽不足,命門火衰,不能蒸化致病。黎明之前,陰氣盛,陽氣未復,脾腎陽虛者,胃關不固,隱痛而作,腸鳴即瀉,又稱五更泄、雞鳴泄。瀉后腑氣通則安;腎虧則腰膝酸冷,脘腹畏寒,形寒肢冷,四肢不溫;腎陽虛衰,命門火衰,溫煦無力,小便清長,夜間尿頻;舌質淡,舌體胖有齒印,脈沉細無力,均為脾腎陽虛之證。
此癥多見于由炎夏轉入秋涼時期,男性多于女性,多見于中老年人。這類腹瀉往往積年累月,給病人帶來很大的困擾。
其證候表現主要為黎明泄瀉,腸鳴臍痛,瀉后痛減,大便稀薄,混雜不消食物,還有形寒肢冷,四肢不溫,腰膝酸冷,疲乏無力,小便清長,夜間尿多。舌質淡,舌體胖、多有齒印,脈沉細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