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中,類似慢性腎炎的記載主要為水氣病,《內經》稱為水病、水氣水病,又有風水、腹脹,石水的區別,《金匱要略》將水氣病分為風水、皮水、癥水、石水四種,臨床上一般認為慢性腎炎水腫時可用風水、皮水、正水命名。如慢性腎炎急性發作時,水腫多見于面部及四肢,伴有表證者屬于風水,以四肢、腰腹部水腫為主;無表證者屬皮水;高度水腫伴有胸、腹水則屬于正水。
慢性腎炎高血壓突出時,常有頭暈、頭痛者,在中醫眩暈病范疇內討論。病人出現肉眼血尿者,其中醫病證名為尿血。慢性腎炎后期發展成為慢性腎衰時,中醫命名為關格病。若病人無明顯高血壓、血尿、水腫等癥狀,這時在中醫虛損緒論中討論。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知慢性腎炎的中醫命名根據病人的主要臨床表現不同而命名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