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口感染常發生在受傷部位或手術切口,輕則影響愈合導致相關的功能障礙,嚴重者可能會引起全身的感染而危及患者生命,所以正確處理傷口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創傷或者外科手術以后,由于局部皮膚的屏障功能破壞,使皮下組織直接暴露于污染環境,從而有接觸細菌的機會,所以傷口是否發生感染取決于細菌的數量,細菌的毒力,傷口局部的血液循環和肌體的免疫功能狀態等因素。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會導致不同的臨床表現。
傷口感染以后應及時的拆除傷口的縫線,進行徹底的清創,是指盡量徹底去除壞死組織,僅保留有活力的組織,還要注意清除傷口內的異物,如線結等,可以應用無菌生理鹽水進行沖洗。
另外傷口清創以后不要縫合,應放置紗布條進行引流,加強傷口的換藥,等到傷口創面新鮮肉芽生長以后,再行縫合或者可以等其自行愈合。還可以對傷口的分泌物做培養,根據培養結果選擇合適的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