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其主要病變是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和繼發性骨質增生,多見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好發于負重較大的膝關節、髖關節、脊柱等部位。研究發現骨性關節炎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肌力減退,肌力下降又可導致膝關節穩定性下降,加上肌腱、韌帶等軟組織的強度下降,造成關節穩定性進一步下降,關節穩定性下降造成關節面的應力分布變化,促進骨性關節炎的發生。因此增強下肢肌力,提高膝關節的穩定性,是防止骨性關節炎進一步發展,促進骨性關節炎康復的關鍵之一。
但運動和鍛煉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不恰當的運動和鍛煉反而會加重膝關節磨損,導致病情惡化。膝關節功能鍛煉的原則是主動不負重為主,先做增強肌力鍛煉,再逐漸增強關節活動能力。常用的肌力訓練方法有等長、等張、等速肌力訓練。等長肌力訓練可防止肌肉萎縮,消除腫脹,訓練時不需要關節活動,因此比較適合老年人、關節肌力較弱和關節活動過程中有明顯疼痛的患者。等張肌力訓練可增強全關節活動范圍內的肌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但對膝骨性關節炎急性期患者、關節明顯攣縮、關節內損傷、運動時疼痛者都不適宜進行等張肌力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