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發燒的時候,家長都會積極想辦法給孩子降溫,只要體溫降下來家長的心里就會踏實,比較常用的降溫措施就是服用退燒藥,這種方法簡單易行,而且效果也比較好,但是用退燒藥以后,患兒常常大量出汗。
患兒在退燒的時候為什么會出汗?
這是因為發燒時機體內溫度上升,皮膚血管擴張,這樣血流增快皮膚溫度就高,以增加散熱,當體溫繼續增高時,皮膚血管擴張,以接近最大程度。此時蒸發就成為唯一的散熱方式,開始以發汗作為散熱,以補償皮膚輻射、傳導和對流散熱之不足,所以也從皮膚表面大量的蒸發,可以帶走大量的熱量,是一種極好的散熱方式。
寶寶在高燒的時候,服用退燒藥一般都會在短時間內開始出汗,然后體溫逐漸下降。退燒藥都是通過抑制體溫調節中樞使散熱增加,汗出的增多從而使體溫降至正常。小孩在服用退燒藥是應該注意掌握劑量,不可因為體溫過高,而大量應用退燒藥品,因為退燒藥劑量過大會使汗出增多,引起患兒虛脫,同時應用退燒藥時要注意多飲水,利于排汗降溫,以便可以防止因出汗過多造成水和電解質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