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術后發生腸道梗阻,往往是黏連性腸梗阻,是指腸道黏連或者腹腔內黏連帶所致的腸道梗阻,是床上較為常見地一種腸梗阻類型,其發生率約占各類腸梗阻的20%到40%。
一般分為先天性和后天性兩種,先天性較少見,后天性較多見。常由于腹腔內手術、炎癥、創傷、出血、異物等因素引起,臨床上以手術后所致的黏連性腸梗阻最為多見。當發生術后黏連性腸梗阻時,首先不要緊張,到正規醫院進行規范化的診治即可。
臨床上治療黏連性腸梗阻,重要的是要區別是單純性的還是絞窄性的,是完全性的還是不完全性的,這是因為手術治療并不能徹底的消除黏連,相反的術后還可能形成新的黏連。所以對于單純性黏連性腸梗阻、不完全性腸梗阻,特別是廣泛性黏連者,一般選擇內科保守治療,即進行胃腸減壓,通過靜脈補充體液和能量,及時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合理地使用抗生素防治腸道感染,必要時還可予一些解痙劑、鎮靜劑等對癥處理,緩解患者不適的癥狀。
但是在內科保守治療期間,要嚴密觀察患者病情的變化,當黏連性腸梗阻經內科保守治療不見好轉,甚至病情加重,或者懷疑發展成絞窄性腸梗阻時,需立即進行手術治療解除腸道梗阻,以免發生腸壞死。
臨床上對反復頻繁發作的黏連性腸梗阻,也應考慮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