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腦炎于1935年在日本發現,簡稱乙腦,是由乙腦病毒所導致的中樞神經系統傳染病,經蚊蟲傳播,有嚴格的季節性,流行于夏秋季節,北京地區7、8、9月份為主要的發病季節。
臨床上以高熱、意識障礙、經覺、呼吸衰竭及腦膜刺激征為特征,部分患者有有嚴重的后遺癥,患者病死率較高,既往多發生于兒童,近年來隨著兒童乙腦疫苗接種的普及,病例明顯減少,相對而言成年人甚至老年人的發病率在增高。
乙腦的發生是由乙腦病毒所引起的,屬于披膜病毒科黃病毒屬,本病毒在外界環境中抵抗力不強,56攝氏度三十分鐘或者一百攝氏度兩分鐘即可滅活,對各種消毒劑均敏感,但是對低溫和干燥的抵抗力很強,用冰凍干燥法在四攝氏度的冰箱中可以保存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