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生病后肢體癱瘓,很多家屬就讓病人隨便躺著,其實對于偏癱病人而言,不僅要翻身防褥瘡,還要最大限度地保護健康肢體的功能和感覺,因此患者的身體擺放十分重要。正確的擺放可以防止痙攣和疼痛,促進患者的功能恢復。
1,仰臥位。偏癱一側的肩放在枕頭上,保持肩前伸,外旋,偏癱一側的上肢放在枕頭上,外展20-40度,肘、腕、指關節盡量伸直,掌心向上,偏癱一側的臀部固定于枕頭上,偏癱一側的膝部膝外應放枕頭,防止屈膝,控制不住突然髖外旋,造成股內收肌拉傷,膝下墊一小枕頭,保持患膝稍屈曲,足尖向上。
2,患側在下的臥位。該體位可增加病肢的感覺,有助于防止痙攣,身體略后仰,背后放枕頭固定,偏癱一側肩向前平伸外旋,偏癱一側上肢和身體呈90度角,肘關節盡量伸直,手掌向上,偏癱一側下肢膝關節略彎曲,髖關節伸直,健康一側上肢放在身上或枕頭上,健康一側下肢隨意擺放,膝關節和踝關節略為屈曲。
3,健康側臥位。這是患者最舒適的體位,身體略為前傾,偏癱一側肩關節向前平伸,病肩前傾90-100度左右,偏癱一側上肢放枕頭上,偏癱一側下肢膝關節、髖關節略為彎曲,下肢放枕頭上,避免足內翻,健康一側上肢病人怎么舒適就怎么放,健康一側下肢膝關節、髖關節伸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