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的胃腸道內聚集著多種微生物,這些微生物稱為腸道菌群,腸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組合,菌群之間相互制約互相依存,在質和量上形成一種生態平衡。
一旦機體內外環境發生變化,特別是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敏感腸菌容易被抑制,被抑制的細菌乘機繁殖從而引起腸道菌群失調,其正常生理組合被破壞,而產生病理性組合,引起的臨床癥狀稱為腸道菌群失調癥。
腸道菌群失調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主要表現為嚴重的腹瀉或者是慢性腹瀉,在應用抗生素治療的過程中,如發生腹瀉或者是原有的腹瀉加重,就有可能是發生了腸道菌群失調后的消化不良,多為淡黃綠色水樣便,有時如蛋花樣。
真菌感染可呈泡沫樣稀便,有腥臭味膿血便,葡萄球菌感染后可排黃綠色稀便,每日三到二十余次等消化不良史,除腹瀉外還可伴有腹脹腹痛,嚴重者可出現嘔吐,可伴有脫水電解質紊亂,血漿尿素氮升高、血壓下降等癥狀。
因此當出現腸道菌群失調消化不良時,我們應該停用引起腸道菌群的失調的抗菌藥物給予飲食調理,如限制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攝入,增加纖維素的飲食,停用抗生素,給予益生菌補充,常用的益生菌有保加利亞乳桿菌、乳酸乳桿菌、芽孢乳酸菌、雙歧桿菌、鏈球菌、大腸桿菌和枯草桿菌等。服用益生菌和益生元可以起到調整腸道菌群,改善腸道菌群失調引起消化不良的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