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是指急性風濕熱侵犯心臟后所遺留的慢性心臟病變,目前在我國仍相當多見。風濕性心臟瓣膜病以二尖瓣最為常見,其次為主動脈瓣,三尖瓣很少見,肺動脈瓣則更為罕見。慢性風濕性心臟病可累及數個瓣膜。臨床上最常見的是單獨二尖瓣病變,約占70%,次之為二尖瓣合并主動脈瓣病變約占25%,單獨主動脈瓣病變約占2~3%,而三尖瓣或肺動脈瓣病變則多與二尖瓣或主動脈瓣病變合并存在。
風濕熱大多在青少年期發病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病變侵害結締組織的膠原纖維,產生黏液性變和纖維素樣變,逐漸出現纖維母細胞增生,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浸潤形成風濕小體。二尖瓣狹窄病例就醫時年齡大多在30歲左右。
隨著二尖瓣病變逐步加重,左心室功能也受到損害,起病后10~15年心功能往往降到3~4級。內科治療雖可緩解心力衰竭癥狀,但不能解除二尖瓣和肺血管梗阻性病變,未經手術治療的病人多數在50歲左右就死于肺動脈高壓、心力衰竭、心房顫動、體循環栓塞或感染性心內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