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調查與研究表明零食能更好的滿足身體對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要,調查中發現,在三餐之間加零食的兒童,比只吃三餐的同齡兒童更容易獲得營養平衡。
孩子從零食中獲得的熱量達到總熱量的20%,獲得的維生素占總攝入食量的15%,獲得礦物質占20%,鐵質占15%,這表明零食是孩子獲得生長發育所需營養的重要途徑之一。當然零食畢竟只是孩子獲取營養的輔助手段,不能取代主食,在量上要加以限制,在品種上也應該有選擇。
在早餐和中餐之間家長可以給孩子吃少量熱量較高的食物,如兩三小塊巧克力,一塊蛋糕和兩三塊餅干,午睡后是一份水果,晚餐后就不要再給零食,睡前喝一杯牛奶就夠了。
還要注意養成衛生習慣,吃零食前要先洗手,吃完后刷牙或漱口。另外根據兒童牙齒的發育情況,適當的給孩子吃點有一定硬度的零食,可以增強其咀嚼功能,有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
研究表明,咀嚼能力強的孩子都很聰明,因為咀嚼可使面部肌肉活動增強,進而加快頭部血液循環,增加大腦血流量,使腦細胞獲得更充分的養分和氧氣。
資料表明咀嚼墨魚片時腦血流量平均增加21%,咀嚼布丁時平均增加16.5%,咀嚼對牙齒是一種鍛煉,并能使牙齒自潔,可減少牙周病、蛀牙、牙菌斑等的發生率。
增加研究還發現,勤咀嚼除增強咬肌活動外,還能匯集視力發育,長期較少咀嚼的學生視力差的較多。所以常給孩子吃點硬食有助于預防近視、弱視等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