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炎屬中醫的水腫范疇,臨床表現為水腫,高血壓,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少尿或無尿等多種表現。早期的及時診斷和合理治療是提高療效的關鍵,中醫認為腎炎的發病多因外感風邪、肺氣不宣、通調水道功能失調而影響于腎,腎炎的發病與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相關。
主要表現為水腫、腰痛、頭痛、納差、乏力。慢性腎炎患者舌苔黃白多是濕熱蘊結的表現,可有頭痛頭暈,煩熱,胸腹痞悶,小便短赤,治宜健脾利濕、清熱消腫,要用紅參10g,黃芪10g,淮山藥159,澤瀉15g,連翹129,大黃6g,車前子15g,白茅根30g,赤小豆109,麻黃6g,野菊花6g,石決明209,黃苓10g,生地10g,魚腥草10g。水煎服,一日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