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衰竭是指由于多種原因引起的大量肝細胞壞死或嚴重的肝功能障礙,病人短期內進展至肝性腦病的一種綜合征,最初命名為爆發性肝衰竭,現在稱為急性肝衰竭,界定急性肝衰竭的標準是迅速發生的肝細胞功能障礙,一、黃疸及凝血。二、迅速發生肝性腦病。三、既往無肝病史。急性肝衰竭好發于年輕人,大多見于25-35歲,病死率高,達80%-97%。
急性肝衰竭的病因主要有:
第一種,病毒性肝炎,例如甲肝、乙肝、丙肝等其它病毒,例如丙型肝炎、戊型肝炎、庚型肝炎、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eb病毒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等。
第二種,情況就是藥物或毒物導致的急性肝功能衰竭的。
第三種,妊娠也可以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
第四種,遺傳代謝性障礙疾病,包括半乳糖血癥、果糖濕耐受,酪氨酸血癥、新生兒血色病、肝竇核變性等等。罕見的病因,例如循環障礙性疾病,肝移植后引起急性肝衰竭,自身免疫性肝炎等等。還有惡性腫瘤、隱源性急性肝功能衰竭等多種,病理主要是廣泛性肝細胞壞死或水腫彌漫性肝細胞微泡脂肪變性,發病機制比較復雜,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病因不同,發病機制也不完全一致,歸納起來有三種發病環節:一、免疫病理反應,二、細胞因子網絡激活,三、細胞代謝網絡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