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高的人不代表骨強度大,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骨密度值的t值小于等于-2.5sd,作為診斷骨質疏松癥的標準。但是臨床上發現,大約有10%的骨質疏松癥患者骨密度是正常的,卻很容易發生脆性骨折。
這跟此類患者的骨強度降低有關,骨強度是一種綜合性指標,是骨密度與骨質量的結合,骨的主要成分是礦物鹽及膠原。前者提供剛度與強度,后者提供延展性和韌性。
骨密度主要是指骨骼中單位面積上骨礦鹽的含量,礦鹽主要是構成骨骼的剛度,膠原主要是指膠原蛋白給骨骼提供柔韌性。在骨骼的結構中,膠原蛋白好比黏附礦鹽的水泥。鈣等礦鹽被吸收到血液后,通過膠原蛋白的黏附作用,在骨骼上沉積,兩者的有機結合形成了骨強度。因此除了骨密度外,骨強度同樣是引起骨質疏松,骨折風險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