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在臨床上分為兩種類型:
第一、細菌性毛囊炎。
第二、馬拉色菌毛囊炎,也就是真菌性毛囊炎。
首先,看一下細菌性毛囊炎,細菌性毛囊炎大部分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導致,容易發生在胸背等油脂分泌比較多的部位,主要和毛孔堵塞繼發細菌感染有關。當然,有一些患者,比如說糖尿病患者、白塞氏病患者,在軀干和四肢部位,也可以出現毛囊炎。
第二種情況:馬拉色菌毛囊炎,主要發生在胸背部、頭部,油脂分泌比較多的部位。因為油脂容易滋生真菌的生長,在出油過多的部位,容易導致這種真菌性毛囊炎。對于它們的治療,采取不同的方法,細菌性毛囊炎可以外用百多邦軟膏,口服抗生素等治療。真菌性毛囊炎可以外用復方土槿皮酊、聯苯芐唑溶液外擦等抗真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