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瘺是肛管直腸與肛門周圍的皮膚相通的感染性的管道,其口位于齒線附近,外口位于肛門周圍的皮膚上,常年不愈,大部分的肛瘺是由于肛門直腸膿腫破潰,或者是切開排膿后形成的,膿腫逐漸的縮小但腸內的內容物仍不斷的進入腸腔,在愈合縮小的過程中,常形成迂曲的腔道,引流不暢,不宜愈合,日久后腔道周圍有許多的疤痕組織,形成了慢性感染性的管道,形成在內括約肌附近,外口皮膚生長較快,常有一些假性的愈合癥狀,引起反復的發作。
管道的感染多為一些膿性的感染,少數可能是一些結核性的,根據瘺口和瘺道的位置,深淺高低以及數目,一般可以分為一些內瘺、外瘺,至少內外有兩個瘺口,一個在肛門周圍和皮膚上,多數距離肛門2到3厘米稱為外口,另一個在腸腔內,多數在齒線處的肛竇內,稱為內口,少數內口在中齒線的上方直腸壁上,內瘺的內口與外漏的相同,并無傷口。
臨床所見的90%都是一些外瘺的癥狀,對于一些低位和高位瘺,瘺道位于肛管直腸的環平面以下成為低位瘺,在此平面以上則稱為高位瘺,后者對治療方法的選擇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