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起病急,開始即可有胃寒、發熱、頭痛、全身不適等,病變多位于下肢,表現為片狀皮膚紅疹,微隆起,色鮮紅,中間稍淡,境界較清楚,局部有燒灼樣疼痛,病變范圍向外周擴展時中央紅腫消退而轉變為棕黃,有的可引起水泡,附近淋巴結常腫大有觸痛,但皮膚和淋巴結少見化膿破潰,病情加重時可出現全身性膿毒癥。
此外丹毒治療好轉后,可因病變復發而導致淋巴管阻塞,淋巴液瘀滯,最終可因下肢丹毒反復發作,導致淋巴水腫局部皮膚增厚,肢體腫脹甚至發展成象皮腫。
預防和治療注意皮膚清潔,及時處理小瘡口,在接觸丹毒病人和換藥前后應洗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與丹毒相關的足蘚,鼻竇炎等經積極治療以避免復發,治療時注意臥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可用50%硫酸鎂液濕敷,全身應用抗菌藥物靜脈滴注青霉素、頭孢類敏感的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