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常常會伴有一些睡眠障礙,隨著其他癥狀的明朗化、逐漸加重,嚴重的可以貫穿整個病程當中,因為精神病人睡眠常常隨著病情的波動變化,因此,可以把它作為判斷精神病人療效好壞,或者是病情是不是穩定的一個標志。
在治療當中,如果說患者病情、睡眠狀況得到了改善,它往往會提示著抗精神病藥物已經在發揮重要的作用,而患者的病情也正在好轉。
相反的,如果說患者在治療過程當中睡眠持續得不到改善,那么,提示病情沒有它的病情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可能和抗精神病藥物的用量不夠,或者是患者對藥物敏感性不夠有關系,需要進一步地做藥物的調整或者劑量的調整。
在病情穩定的緩解期,如果是患者的睡眠發生了改變,往往也預示著患者的病情加重或者是有復發的可能。精神病患者剛出院,在家服藥,睡眠往往比著住院的時候突然增多,和患者的安全感上升,緊張、焦慮的心理壓力減輕有關系,而不是說藥物的用量大。不要隨意的調整藥物的劑量,堅持用一段時間以后,要逐步的來調整。
如果說持續、長時間的臥床,嚴重的影響了工作、生活、學習,而且經過勸說也沒有效果的時候,才考慮是藥物劑量偏大了。
所以,在臨床中常說:睡眠變化是精神患者病情療效是否穩定的晴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