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脾經位置,拇指橈側指端到指根,操作方法,像先推為補,稱補脾經公用,健脾胃,補氣血。
2,內八卦位置,手掌面以掌心內勞工為圓心,內勞工到中指根中外三分之一交界處為半徑所作圓周上的八個點。從小魚際起按順時針排列依次為乾、坎、艮、震、巽、離、坤、兌。
操作方法:用拇指端醞稱玉內八卦,按乾、坎、艮、震依次推運一周稱順運內八卦,反之稱力運內八卦。功用:
寬胸利膈、理氣化痰、行滯消食。
3,心經位置,中指末節羅紋面,操作方法:離心推為瀉稱清心經。功用:清熱解火。養心安神。
4,肝經位置,食指末節羅紋面,操作方法:離心推為瀉稱清肝經。功用:平肝瀉火、熄風鎮驚、解郁除煩。
5,天門穴位置,兩眉之間向上至前發際成一直線。操作方法:用兩拇指交替由下向上直推,稱開天門。功用:疏分散表,疏風解表,開竅醒腦,鎮靜安神。
6,囟門位置,前發際正中直上2寸百會前骨陷中,操作方法:用掌心摩稱摩囟門。功用:鎮靜安神通鼻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