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的潛伏期為兩至六個月,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為乏力、厭油、食欲減退、腹部不適、輕微肝痛、肝臟腫大或有發熱皮膚及鞏膜黃染,血清陰陽性升高,hbsag陽性,大部分患者可在一個月內恢復正常。最終由免疫系統清除病毒而是hbsag陰轉出現抗體,但尚有1.5%患者發展為重型肝炎,死亡。
隱形肝炎病毒感染來治癥狀遷延不愈而達六個月者,大多數無活動性炎癥患者可無癥狀或有輕微疲乏勞累,食欲減退等。經過不斷的炎癥發作最終發展為肝硬化,其發展速度不一,凡是病毒復制活躍者,alt經常升高者進展較快,男性多于女性。
有代償功能的乙肝肝硬化者五年存活率為84%,其中25%在五年內失去代償,6%至20%發展為肝細胞癌,30%變為慢性肝炎。長期攜帶hbsag者很難治愈,病毒極難清除,每年僅有0.5%的hbsag的攜帶者,可使血清hbsag消失,阻止乙型肝炎病毒復制,結束肝臟病變,減輕肝臟炎癥和壞死,改善長期預后并阻止肝臟損害的進展,肝硬化、肝細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