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中蛋白質和熱能攝入不足,引起的營養缺乏病,是世界范圍內最常見的營養缺乏病之一,主要發生于五歲以下的兒童,臨床表現為消瘦,水腫。體內物質代謝的變化也是引起生化指標的改變,如血中總蛋白降低,血漿氨基酸的變化,可導致兒童生長發育障礙,機體抵抗力降低,重者死亡。
非母乳喂養或者是喂養時間過短,斷奶后未及時提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兒童患腹瀉,感染或某些傳染病時,機體對蛋白質的吸收利用發生障礙,而體內對蛋白質的需求又增加,結果造成蛋白質營養水平下降,胎兒時期營養不良,早產兒出生體重過低的新生兒,孿生兒也易于發生此病,社會經濟水平低下,食物供給不足,文化教育不普及,衛生事業不發達也是造成本病的原因。
在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貧困地區均有發病,嚴重病例需要住院治療,尤其伴有感染和脫水的病例,要及時給予飲食和對癥治療,中度患者主要供給足量的優質蛋白質和能量,并且要控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