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90%以上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基礎上血栓形成而引起的,較少見于冠狀動脈痙攣,少數由栓塞、炎癥等造成管腔狹窄閉塞,使心肌嚴重而持久的缺血達1小時以上即可發生心肌壞死。心肌梗死發生常有一些誘因包括過勞、情緒激動、大出血、休克、脫水或嚴重的心律失常等。
一、缺血和梗死,心肌梗死的原因是缺氧導致的心肌細胞破壞,由于這些細胞無法通過冠狀動脈獲得新陳代謝所需要的氧,因此造成心肌的梗死。供血的減少有以下后果:心肌長時間獲不到血液的情況下死亡并不會重生,因此心臟的功能不斷減弱。在心肌梗死末期,心室會因為內部血液的壓力而往外擴大形成心室動脈瘤,導致心搏出率下降、使身體各部位的組織或器官無法獲得充分的血液灌流。
二、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反作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動脈粥樣硬化,如果有足夠的斑塊破裂,導致冠狀動脈的堵塞則會形成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