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息肉對于年齡在40歲以上,臨床癥狀明顯,體積較大并多次復發者,是有惡變風險。子宮內膜息肉的形成,與雌激素水平過高密切相關;還有長期的婦科炎癥刺激,宮腔內異物,比如宮內節育器刺激、分娩、流產、產褥期感染、手術或者機械操作刺激,都可能引起子宮內膜息肉的發生;年齡的增長、高血壓、肥胖、糖尿病、乳腺癌術后長期應用他莫昔芬等,也是子宮內膜息肉發病的高危因素。
它的主要表現是月經間期出血、月經過多、經期延長或者不規則的陰道出血,單發、體積較小的子宮內膜息肉一般無癥狀。如果息肉比較大或突入頸管的息肉,容易繼發感染、壞死,引起惡臭的血性分泌物。在治療上如果直徑小于1cm的息肉,沒有臨床癥狀,1年內自然消失率可以達到27%,這種惡變率比較低,可以觀察保守治療。對于體積較大,有癥狀的息肉,推薦宮腔鏡下息肉摘除或者刮宮;對于近期無生育計劃,可以使用短效的口服避孕藥來減少復發風險;對于無生育要求多次復發者,建議行子宮內膜切除手術;對40歲以上的患者惡變風險大,可以考慮子宮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