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手的姿勢有休息位、功能位,手的休息位是手內在肌、外在肌、關節囊、韌帶張力處于相對平衡狀態,即手自然靜止狀態,表現為腕關節背伸十到十五度,輕度尺偏,掌指關節指間關節半屈曲位,從食指到小指其指腹到手掌距離越來越小,個指軸線延長線交換與腕舟骨結節,拇指輕度外展,指腹正對食指遠側指間關節橈側,其臨床意義在于當肌腱損傷時,手的休息位將發生改變。
手的功能位是手將發揮功能是的準備體位,呈握球狀,表現為腕關節背伸,二十到二十五度輕度尺偏,拇指外展外旋,于其余指出于對指位,其掌指及指間關節微屈,其余手指略微分開,掌指近指間關節半屈位遠則指間關節輕微屈曲,各手指關節的屈曲程度較一致,其臨床意義在于嚴重手外傷后,特別是估計日后關節功能難以恢復正常,甚至會發生關節強直者,在此位置固定可使手保持最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