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性關節炎是由于尿酸鹽沉積于關節囊,滑囊,軟骨骨質和其他組織中引起的病損及炎性反應,它好發于四十歲以上的男性,多見于足部的第一跖趾關節,也可以發生于其他的關節,尤其是足部,踝部以及膝關節。
尿酸是嘌呤代謝的最終產物,痛風疾病是長期嘌呤代謝障礙,血尿酸增高引起,如果患者無臨床癥狀,但是血中尿酸濃度高于正常值,醫學上診斷為高尿酸血癥,如果血液中尿酸濃度達到了飽和溶解度,這些物質最終會形成結晶體見于軟組織中,最終導致身體出現炎癥反應,它在臨床表現,一般分為三期:
第一期,急性關節炎期,首發關節通常累及第一跖趾關節,其次是踝部,膝部,出現關節紅腫發熱和壓痛,全身無力,發熱,頭痛等等,飲酒,暴食,過度勞累,著涼以及精神緊張都可以成為誘發因素。
第二期,間歇期一般是數月到數年,隨著病情反復發作,間期逐漸變短,病情延長病變的關節逐漸增多逐漸轉換為慢性關節炎。
第三期,慢性關節炎期,它由急性發病轉為慢性關節炎期,一般在十年左右關節會出現僵硬,畸形,活動受限,臨床上大約三分之一左右的病人可出現痛風石和發生腎臟的合并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