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血小板減少引起的皮膚黏膜出現瘀點瘀斑或者是內臟出血,它可以分為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其中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發病原因不明確,可能與病毒感染密切相關。其中包括皰疹病毒、eb病毒、巨細胞病毒、細小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風疹病毒以及肝炎病毒等。
臨床主要表現為皮膚和臟器的出血傾向,以及血小板的顯著減少。急性型多見于嬰幼兒,可以有突然發病,畏寒、發熱、皮膚黏膜出現廣泛的瘀點瘀斑,擴大成大片狀,甚至形成血包,血腫,內臟受累比較多見,顱內出血罕見,但是比較兇險,大多有自限性。慢性型主要見于成年女性,起病比較緩慢。月經過多常為首發表現,皮膚黏膜也可以見到瘀點瘀斑,但是血包和血腫比較少見。糖皮質激素為首選的治療藥物,也可以應用免疫抑制劑治療。